到底跳K-Pop需不需要學過街舞?我的答案:不一定只是街舞!
造星的音樂公司裡的編舞老師,很有可能是各種舞風的舞都接觸過,所以經過公司一次又一次的修改,精簡成舞蹈作品,但徵選進來的藝人的才華,卻不一定只是大眾看到螢幕上的舞蹈而已。
為什麼我會這麼篤定,因為當時在台灣,我就是這個編舞者,同時也是演出藝人,我自己的經歷是團員大家為了出道,對著練習影片一格一格的對應彼此動作,就是流行的「刀群舞」,其實這時侯的訓練,跟文化起源已經沒有太大關聯!以前練舞是個人喜好與跟隨傳承,但後來是知道自己是個產品力求突破,以及如何抓台下新觀眾的眼球。
而在韓國的重工業音樂體系,更是分工清楚,藝人有很多課程要去完成,媒體發言、體格訓練、語言能力、音樂歌唱與肢體訓練更是基本,當然還有往音樂製作的深度去了解,而他們採取的方式是公司投資,而後成團可以回收,當然也有很多,即使正式出道3~5年都不一定回收。
所以一個產業中,我們看到的藝人這環,他們的妝髮服/音樂頻率/行銷策略/舞蹈/唱腔設計/體格管理/生態圈/語言、眼神等,都是各大創作者與商業管理下的產物,舞蹈只是佔一小部分而已,會街舞只是進到音樂產業內,比別人多一點點點點輕鬆時間,但還是要持續進修其他事情與自我突破。
像是2024年踏入韓國的幻藍小熊,他們背後的天空娛樂,與教室在做的,很值得各舞蹈產業大家借鑑,他們是用韓國規格做整體藝人,動作眼神等,這是這一世代的新突破因為這些很驚人的資金與人脈傳承,可以了解到,近期韓國輸出的已經不只是文化,是包含團隊製作技術了。
大家不妨可以試著用幾個面向思考街舞與K-POP 的差異
1.這一代教育者當時進入舞蹈的原因與這一代學習者進入舞蹈的原因
2.加速這一代學生練習曲線的方式,從電影電視發明開始,至今都一直都是影視巨星,因為那是與同儕間的話題。
3.K-POP以韓國1998年設定「文化立國」至今已經發展到六代團,也算是至少26年顯學,今年總統公開發表演說,產業方針的文化部分非常之少,影音普遍在上一代傳統產業管理層的思維,還是經營公司的附屬行銷工具而已。
4.街舞中的OG創始文化是很重要且值得尊敬的,但OG被商業取捨成為元素時候後,也會有部分必須被捨棄,例如性感/情慾/情色的界線,國標與芭蕾、甚至古典音樂都會擷取各地旋律/舞步當素材,但不代表學會,就必須要追逐源頭,有深度發展很好,沒有也至少橫向接觸到表面的框架規則。
5.市場需求取決於供給者的存在意義。
6.K-POP後來市場被建造起來,政府政策與財團資金介入後,就是重工業的發展!產業中的每個環節都是為了販賣與銷售!而且是全球性的,所以妝髮服/音樂/演出者人設與魅力培養,還有唱功,很多時候舞感太強烈,反而會對其他表現產生反效果,例如歌唱氣息的穩定度,所以舞者做舞者的事情,藝人做藝人的事情。
7.給同是舞蹈老師的您一個想法,你需要孩子們,因為你要吃飯!孩子們也需要你去了解他們的喜歡,然後帶領他們看到,如果他們不能當idol,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,而且他們看待偶像舞蹈的方式與購買能力,比你當年看待的電視巨星(James Brown、Michael Jackson、Bobby Brown),或是您深度學習70年代至今尚存的OG大師們,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(像是boogaloo Sam或是Greg)。
所以以產業中的一環,去看待產業,這狀況就好像是,踢踏/非洲舞對比house Music?Salsa部分動作進入國際標準舞的賽制中?或是更早起緣地方舞蹈動作擷取至劇場芭蕾?
普羅大眾在看流行產業,K-POP近30年,它一開始就是要去到國際,真的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鍊商品。流行音樂產業在韓國是重工業,2015-2020人均GDP成長超過14%以上,台灣到2024年行政院才提撥預算至文化部到接近2%。拿大眾流行商品跟文化起源討論動作本身,其實蠻不平等,顯得以街舞角度看其他有動作的舞蹈,它可以是一個練習生有才華,相對進入演藝產業體系的一個部分,但對於資方跟市場還有文化的起源被挖掘,其實必須在交集處,而且有看見市場需求,才有可能是被推出成為商業產品的可能。
如果你嚮往踏入這樣的世界,很真實的告訴你,你必須往前看看,有什麼是你累積至少10年的Talent,然後繼續累積下去,並且補足你不足的地方,若還沒有,可以現在開始看看我的網頁,相信一定可以協助到你。
持續開放學習,持續往目標前進,歡迎底下留言與來信。
非經取得作者授權,不得任意轉載或公開傳輸
Awesome https://shorturl.at/2breu
Awesome https://is.gd/N1ikS2